资讯详情
唱响在塞罕坝林间的歌声
来源:
发布时间:
2022-10-20 15:13
“你看那盛放的花,来自期盼的种子,你看那丰硕果实,来自耕耘的浪漫……”随着舒缓悠扬的歌声在赛罕坝的森林深处唱响,同学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半个世纪前,第一代育林人筚路蓝缕、艰苦创业的画面,耳畔响起了“六女上坝”中几位姑娘爽朗的笑声。
“六女上坝”的主人公是1964年毕业于承德二中的六个风华正茂的高中女学生。她们放弃高考,义无反顾地加入塞罕坝艰苦创业的大军,把最美青春奉献给了那个火热的时代,奉献给了这片莽莽林海。“六女上坝”体现出的那种自强不息、奋勇拼搏的精神,与承德二中希望班的“特别能吃苦,特别守纪律,特别有礼貌,特别懂关爱”的“四特”精神互融共通,一直以来,成为激励全校师生追求卓越的原动力。
同学们今天到这里是来参加河北卫视《我中国少年》栏目第五季的录制。这期节目的初衷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重要指示,大力弘扬牢记使命、艰苦奋斗、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,引领青少年厚植爱党、爱国、爱社会主义的情感,让红色基因、革命薪火代代传承。于是,《我中国少年》栏目组选择了塞罕坝林场,选择了“六女上坝”作为切入点。
“宽广的大河,来自八方汇聚的小溪,奔腾向前的大江,来自高山的哺育……” 听,那动听的歌声穿越樟子松的缝隙,回荡于苍茫林海之间,松涛阵阵,拍打出奋进的主旋律。那片醉人的绿色,正撑起一片蓝天,成为一道永恒的风景线。
十月, 深秋的赛罕坝寒意袭人。在海拔1600米的塞罕坝林场“大唤起”分场,这群来自承德二中的同学们,正在聆听年轻的郭场长讲述这片林海的前世今生,以及育林、护林的感人故事。60年,三代人, 112万亩世界最大面积人工林……一串串数字,见证了几代育林人让荒原变林海的奋斗史。
“我对58前以陈彦娴为代表的6名二中毕业生充满了敬意,她们在我这样的年纪时却做出了重要的人生选择,那时所遇到的困难,我简直无法想象,她们才是我心中的楷模,是最美的二中人。”梁芳茗同学深有感触地说。
种下绿色就能收获美丽,种下希望就能收获未来。在拍摄现场,同学们唱起了电视剧《大江大河》主题曲《和光同尘》,以此致敬老一辈塞罕坝人,他们表示一定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,传承“六女上坝”精神,并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。是的,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,无论何时何地,中国精神都坚不可摧,永不褪色。